大洋新聞 時間: 2014-07-21來源: 信息時報巴勒斯坦人把以軍轟炸的照片處理成勝利的手勢或人物的形象,苦中作樂。 多年來,赤手空拳的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軍警之間的對峙已成為巴以衝突中令人心酸的場景。 在2011年的一次衝突中,巴勒斯坦青年翻越以軍設置的隔離網。
  (上接B04版)
  逆和談而動 以色列或激怒美國
  美國媒體稱,以色列的行動不僅難以清除哈馬斯,還會讓其重要盟友美國惱羞成怒。此前克裡調停失敗之後,美國官員表現出了衝突疲勞和對以政府的沮喪。
  就在此次衝突發生時,白宮中東協調員菲利浦·戈登還在特拉維夫的一次會議上尖銳地質問,“如果以色列企圖控制居住在西岸的數百萬巴勒斯坦人,不願意結束占領,不允許巴勒斯坦人有自己的主權和安全,那麼,以色列如何能有民主與和平?”
  《華盛頓郵報》15日報道稱,以色列決定加強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將置美國於兩難境地,將迫使奧巴馬政府決定是否運用其影響力,以約束以色列在中東的行動。奧巴馬政府似乎接受了以色列方面的說法,指責哈馬斯錯過了結束8天空襲並避免以色列地面進攻的機會。但是根據最近的形勢來看,奧巴馬政府將很快受到來自歐洲與阿拉伯世界盟國的壓力,要求以色列結束對加沙的軍事行動。目前,奧巴馬政府未批評以色列,也未公開提出結束軍事行動的最後期限。美國官員15日稱,最終目標仍是停火,但沒有設定期限。正於印度訪問的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警告,以方至今拿不出可行的和平進程,可能受國際輿論孤立。
  衝突後果巴以和談原地踏步
  近年來,巴以之間的和平談判似乎沒有什麼進展,雙方都譴責對方在妨礙和談。今年四月,《經濟學家》雜誌稱其為“原地踏步的和談。”
  此次以軍對巴勒斯坦人大打出手引起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的強烈反應,約旦、伊朗、土耳其等國嚴厲譴責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但以色列的戰略盟友美國仍對其偏袒,重申支持“以色列的自衛權”,不過也呼籲雙方“恢復平靜”,保護無辜平民。面對不同聲音,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曾表示:“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不會因國際社會壓力而停止。”他聲稱,為了恢復地區平靜,以色列將繼續採取“有耐心、有決心、負責任和有力的”行動。埃及開羅大學政治系教授哈桑·納法表示,以軍對加沙地帶的襲擊預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以方希望通過襲擊盡可能削弱哈馬斯向以境內發射火箭彈的能力。
  逼巴人再次大起義?
  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成立於1987年12月,雖然成立時間不長,比實力強大歷史悠久的巴解主流派別法塔赫晚了22年,但發展很快,成為巴政治舞臺上影響力和規模僅次於法塔赫的第二大政治力量。從政治上說,哈馬斯主張暴力鬥爭,以武力徹底解放從約旦河西岸到地中海的“全巴勒斯坦”土地,實現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的目標,拒絕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利。
  以色列上次對加沙地帶發起大規模進攻是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持續三周的戰爭奪走了1,400名巴勒斯坦人和13名以色列人的生命。巴勒斯坦迄今共發生過兩次“起義”。第一次“起義”發生於1987年,起因是一輛以色列卡車闖入加沙地帶北部傑巴利耶難民營,軋死4名巴勒斯坦人。當地百姓一怒之下走上街頭,展開與以色列當局持續數年的對抗。直至1993年“奧斯陸協議”簽署之後,雙方對抗才告一段落。第二次“起義”發生在2000年,起因是時任以色列反對黨利庫德集團領導人沙龍強行登上位於耶路撒冷老城的“聖殿山”(穆斯林稱“尊貴禁地”),重新引發了巴勒斯坦人的怒火,與以色列當局發生了長達5年的暴力衝突。
  英國媒體稱,在此次以軍的進攻中,如果巴勒斯坦人完全無法抵禦以色列的進攻,是很有可能爆發第三次起義的。國際社會也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第三次起義將比前兩次更加暴力和血腥。
  大規模衝突可能性小
  哈馬斯此前曾警告說,如果以軍繼續在巴勒斯坦領土上展開軍事行動,哈馬斯將會“打開針對以色列的地獄之門”。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哈馬斯目前並未制定報複以色列的具體計劃。
  專家表示,第二次巴勒斯坦“起義”於2005年結束以來,巴以局勢相對平靜。儘管目前以色列利用軍事行動,但巴勒斯坦並不希望再度陷入襲擊與報複的惡性循環。如今的巴勒斯坦僅停留在一種防衛狀態,不太可能主動襲擊以色列。
  從長期來看,巴以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巴勒斯坦方面沒有實力與以色列大打出手,而以色列又擔心過於劇烈的衝突可能會導致巴以問題重新成為國際社會矚目的焦點問題,從而讓自己面臨巨大的國際輿論壓力。
  美國也不希望巴以雙方出現劇烈衝突,因為這樣不僅會刺激到阿拉伯民眾的反美情緒,助長極端恐怖組織的發展,同時還會將美國拖入一個新泥潭。
  
  (原標題:巴以戰火“勁燒”和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q36jqfzy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